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民国军阀阎锡山为什么被称为政坛不倒翁?最后是怎么倒的?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5-06 12:51:53
如果要论民国军阀中谁的政治生命最长,阎锡山肯定是个有力的竞争者。他自辛亥革命爆发,便已开始活跃在民国政坛,历经数次政权更迭,却始终能牢牢把控山西省的政权,直至败退*,称得上民国军阀中的不倒翁。... [详细]...

  如果要论民国军阀中谁的政治生命最长,阎锡山肯定是个有力的竞争者。他自辛亥革命爆发,便已开始活跃在民国政坛,历经数次政权更迭,却始终能牢牢把控山西省的政权,直至败退*,称得上民国军阀中的不倒翁。

民国军阀阎锡山为什么被称为政坛不倒翁?最后是怎么倒的?

  阎锡山,字百川,1883年10月8日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一个地主家。他6岁丧母,9岁入私塾,14岁辍学,随父到县城自家开设的吉庆昌钱铺学习经商,后投机失败,父子二人逃回河边村。1902年,阎锡山投考武备学堂,隔年被保送赴日留学,先后入振武学校和陆军士官学校学习,与冈村宁次、板垣征次郎等人结识。留学期间,他受到革命思想感染,加入了同盟会的军事组织“铁血丈夫团”。

  1909年,阎锡山回国后,先是在山西陆军小学谋得教职,接着又混入军队,凭借较强的军事知识和政治手腕,升至山西新军第43混成协第86标标统。武昌起义后,阎锡山与敌85标标统策划太原起义。10月29日,第85标攻打抚署。阎锡山并未显露自己革命党的身份,而是两面投机,既派清兵保护抚署,同时又派部队压制反抗起义的巡防马队营。自己则躲在树林中观察局势,以便见风使舵。起义取得成功,军*成立,阎锡山当选为都督。

民国军阀阎锡山为什么被称为政坛不倒翁?最后是怎么倒的?

  1912年,袁世凯窃据临时大总统,阎锡山百般讨好。一方面,派人贿赂袁世凯的亲信梁士诒,一方面声明脱离*,解散了山西*党部。二次革命中,阎锡山不但不响应义举,反倒是对袁世凯更加曲意逢迎,几次入京觐见,都显示出恭顺之意,这才保住了在山西的位子。1915年,袁世凯称帝,阎锡山首先向筹安会提供经费2万元,继而连电劝进,深得袁世凯欢心,获封为一等侯。

  袁世凯死后,阎锡山开始大肆培植自己的*,先后排挤了董崇仁和孔庚等将领,牢牢把握住军权,接着赶走了省长沈铭昌和孙发绪,而由自己兼任。1917年,段祺瑞上台,任命阎锡山为山西省督军兼省长。阎锡山集山西军政大权于一身,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山西王。

民国军阀阎锡山为什么被称为政坛不倒翁?最后是怎么倒的?

  但阎锡山的目标不仅于此,他一方面扶植亲信担任晋军将领,另一方面,不断扩充军队编制,截至1917年8月,阎锡山手上已有4个混成旅,下辖12个步兵团、4个炮兵营、1个机枪营。晋军逐渐成为一支不容各路诸侯小视的军事力量。山西修械所在阎锡山的经营下,成为了可以制造步枪、机关枪和大炮的太原兵工厂,跻身国内三大兵工厂之列。

  1926年,奉系联合直系,皖系发动对冯战争,阎锡山趁机加入,收编了国民军韩复渠、石友三、陈希圣的部队,并命商震一路追击,将地盘扩张至绥远,部队一下扩编增至17个师又8个炮兵团。

  雄厚的武装力量成为了他投机政坛的砝码。1926年10月,国民*的北伐军邀请其参加北伐。阎锡山派亲信赵丕廉前往武汉、南京打探情况,静待战局变化。直至1927年6月,北伐军会师郑州,奉军溃败,阎锡山才认定时机来了,宣布就任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出兵娘子关。1927年9月,晋奉之战爆发,双方围绕涿州展开激战,晋军落败。1928年2月,蒋介石重组北伐军,阎锡山借机卷土重来,迅速占领石家庄、大同,并与日军勾结,不费一枪一弹占领北京和天津。阎锡山的地盘一下扩充至晋冀察绥四省及平津两市,他本人也成为北方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

  阎锡山表面上服从蒋介石的领导,暗地里却与各路军阀来往不断,伺机捞取更大的政治利益。蒋介石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但碍于桂系、冯系的掣肘,对阎只能采取姑息的政策。双方的矛盾于1930年1月趋于公开化,阎锡山通电攻击蒋介石穷兵黩武,蒋介石也强硬回电,双方围绕“国是”问题大打电报战。阎锡山被各路反蒋派别拥为陆海空军总司令,下令对蒋宣战。规模空前的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重点打击晋绥军,阎锡山为保实力,全线撤退,致使冯玉祥陷入不利局面。蒋又用巨款拉拢*入关,反蒋阵营土崩瓦解。当时有一副漫画:蒋介石一手拿金钱,一手拿飞机,冯玉祥一手拿大刀,一手拿窝头,阎锡山一手拿算盘,一手拿账本,这幅漫画将阎锡山只顾自己、处处算计的形象刻画的惟妙惟肖。

  中原大战失败后,阎锡山安排亲信看守山西,自己则乔装潜入大连,遥控晋局。抗战爆发后,蒋、阎重归于好,阎锡山重回山西,就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

民国军阀阎锡山为什么被称为政坛不倒翁?最后是怎么倒的?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阎锡山提出“守土抗战”的主张,在百灵庙向日军发动猛攻。七七事变后,山西成为抗日的重要战场。阎锡山与**军、*八路军联合抗敌,先后组织了太原会战,忻口会战等大规模战役。1937年10月,阎锡山集中8万人的兵力,由卫立煌任前敌总司令,构筑了忻口防线。战斗十分激烈,双方损失惨重。中国军队顶住了对方空军、炮兵、步兵的强大火力,顽强阻敌23天,但因敌我力量悬殊,太原、临汾等地相继失守。

  频频失利,部队溃败,使得阎锡山逐渐丧失了抗日的信心。他有一套自己的哲学,认为“抗日要准备联日,拥蒋要准备反蒋,联共要准备反共”。之后陆续出现“十二月事变”,《汾阳协定》等事件,阎锡山反共*的面孔逐渐清晰。日本投降后,阎锡山随即派重兵进攻上党解放区,结果大败而归。1948年6、7月间,解放军发动晋中战役,晋军被歼10万人,阎锡山见大势已去,逃往南京,后辗转逃往*,曾任国民*行政院院长、*总统府资政等职,1960年78岁的阎锡山病逝于台北。

民国军阀阎锡山为什么被称为政坛不倒翁?最后是怎么倒的?

  阎锡山精打细算,谨慎投机,如做生意一般,经营自己的地盘和军队,使得他能够在波云诡谲的民国政坛始终占据一席之地。客观地说,他对于山西省的建设和反抗日本侵略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一点不容抹杀。但其反共拥蒋的倒行逆施,让这个政坛不倒翁最终倒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