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张之洞为何被称为“武汉之父”,他为武汉带来了哪些改变?

程序员文章站 2022-11-08 23:06:58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张之洞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来到风景秀丽的武汉汉阳月湖堤畔,有一座造型独特、酷似一艘巨轮的现代建筑,叫张之洞与武汉... [详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张之洞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来到风景秀丽的武汉汉阳月湖堤畔,有一座造型独特、酷似一艘巨轮的现代建筑,叫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

  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位于著名的汉阳铁厂旧址,由世界著名设计大师丹尼尔·李布斯金先生设计。从外形来看,博物馆犹如一艘即将远航的巨轮,蕴涵武汉勇立潮头的城市品格和“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博物馆的主展览区以“崛起之路”为主题,以张之洞在湖北武汉的主要建树和成就为主线,展示了张之洞督鄂18年间,在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修铁路等方面取得的主要业绩。

  据我所知,国内有许多博物馆,直接以名人和城市名称联系在一起的博物馆,似乎只有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这一家。这也说明了晚清名臣张之洞与武汉这座城市的某种特殊关系。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生于1837年9月2日,祖籍直隶南皮,生于贵州兴义府。张之洞是一个典型的“学霸”——16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第一名(解元);27岁参加会试,考中进士第三名(探花)。如果不是因为23岁参加会试时,因为族兄张之万担任同考官,循例回避,他考中进士的年龄还得提前。

  从此,张之洞点了翰林,步入官场,当了十几年京官。1881年,张之洞出任山西巡抚。1883年,张之洞调任两广总督。1889年,53岁的张之洞奉命署理湖广总督,一直到1907年离任湖广总督进京担任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18年间,张之洞除了短暂署理两江总督外,绝大多数时间都主政湖广。

张之洞为何被称为“武汉之父”,他为武汉带来了哪些改变?

  18年督鄂期间,张之洞为武汉带来了哪些改变?

  首先值得一提的,应该是汉阳铁厂。

  在近现代社会,钢铁工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之一。晚清时期,全国尚无一家钢铁企业,军民所用钢铁,均需从外国进口。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张之洞在汉阳城北的龟山下兴建了汉阳铁厂。1890年,汉阳铁厂破土兴建。经过3年的施工建设,1893年汉阳铁厂建成竣工。1894年6月28日,汉阳铁厂1号高炉生火开炼。汉阳铁厂有生铁厂、贝色麻钢厂、西门士钢厂、钢轨厂、铁货厂、熟铁厂等6个大厂和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造鱼片钩钉厂等4个小厂,有2座炼炉,4000余工人。

张之洞为何被称为“武汉之父”,他为武汉带来了哪些改变?

  汉阳铁厂不但是中国第一个大规模机器生产的钢铁企业,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还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企业。更重要的是,在汉阳铁厂的带动下,张之洞在汉阳龟山一带陆续建起了汉阳兵工厂、汉阳火药厂、汉阳针钉厂、汉阳官砖厂等十余家大型近代工业企业,犹如一条延绵10余里的“制造工业长廊”。这些近代工业企业,极大地促进了武汉经济社会的发展,缩小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张之洞还给武汉带来了一条铁路干线——卢汉铁路。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众所周知,铁路建设对于现代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清朝晚期,能够有这种见识的人并不多。张之洞是其中一位。

  1889年,张之洞刚刚抵达武汉任职湖广总督时,就向清廷打了一份报告,请求每年拨款200万两银子修建京汉铁路。京汉铁路从北京卢沟桥到湖北汉口,是京广铁路的组成部分。由于国家财政极为紧张,拿不出更多的钱来修建铁路,张之洞便从比利时借款450万英镑,修建京汉铁路。

  1898年底,京汉铁路从南北两端同时开工。1906年4月1日,京汉铁路全线正式通车。这是中国第一条南北铁路大动脉,全长1214公里,它的坚持,改变了武汉在近代中国经济布局中的格局,让武汉迈入了火车、轮船客运齐发,北可进京城、东可至江浙,西可达川渝,的水陆连运时期。武汉真正成为了“九省通衢”之地。

  工业企业的集聚、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武汉的人口急剧增加,近代商业、服务业随之出现,一个以工业为主线的近代城市呼之欲出。为此,张之洞进行了大量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并在城市交通、公共卫生管理等方面,留下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张之洞为何被称为“武汉之父”,他为武汉带来了哪些改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张之洞作为一名“学霸”,怎么会忽略近代教育对武汉的巨大作用呢?

  1893年11月29日,张之洞奏请清廷后,在武昌三佛阁大朝街口兴建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行创办和管理的新式高等专门学堂——湖北自强学堂。自强学堂实行分门(科)教学、按斋(班)授课的*,被许多新式学堂借鉴和模仿。后来,自强学堂演变成著名的武汉大学。

  1896年8月,张之洞筹办的湖北武备学堂在武昌黄土坡成立。湖北武备学堂聘请德国、日本的军事教官,对湖北新军官佐进行训练,开创了聘请洋教官的先例。湖北武备学堂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

  1898年,张之洞上书光绪皇帝,获得批准后,兴办了湖北农务学堂。农务学堂的办学地点位于武昌城宾阳门外卓刀泉一带(今华中师范大学东侧卓刀泉寺一带),首任教习是美国人布里尔。1903年,农务学堂扩建为湖北省高等农务学堂。后来,演变成华中农业大学。

  1898年,张之洞在兴建湖北农务学堂的同时,又策划和指导兴办了湖北工艺学堂,湖北工艺学堂后来演变为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这3所知名大学的创立,都与张之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此外,张之洞还兴办了湖北师范学堂、两湖总师范学堂、女子师范学堂等。

  张之洞在武汉创建了湖北图书馆、湖北舆图总局、江楚编译局等近代文化设施,创办了《湖北学报》《湖北官报》《湖北商务报》等官方报刊。在他的批准下,《楚报》《汉口中西报》《汉口日报》《工商日报》等民间报刊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武汉文化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难能可贵的是,张之洞一生没有走出国门,却积极派遣了一批年轻学子到日本留学。张之洞鼓励他们:“将来学成归国,代国家效力,戴红顶,做大官,可操券而获!生等其勉之!”

  从这番话看出,张之洞的见识没有超过那个时代,但他所培养的学子,却纷纷成为了新时代的弄潮儿。

  正是基于张之洞对武汉作出的巨大贡献,人们怀着无比的敬意,将他尊称为“武汉之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