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从弼马温到云台三十二将之一,揭秘窦融传奇的一生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7-20 15:45:33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窦融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窦融位列东汉开国云台二十八将副榜,为光武帝刘秀平定隗嚣立下大功。不过,窦融的传奇却不是军功,而是历经西汉、新朝、更始和东汉四朝,从弼... [详细]...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窦融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窦融位列东汉开国云台二十八将副榜,为光武帝刘秀平定隗嚣立下大功。不过,窦融的传奇却不是军功,而是历经西汉、新朝、更始和东汉四朝,从弼马温一路做到大司空,每一次改朝换代,他都能得到升迁,落空。

  窦融投靠刘秀后,不光官至三公,他的儿孙三人尚公主,窦氏家族府邸散布京师,绵延相望,奴婢数千,所有皇亲国戚和功臣,没有一个比得上窦氏:

从弼马温到云台三十二将之一,揭秘窦融传奇的一生

  “窦氏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与并时。自祖及孙,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数,于亲戚、功臣中莫与为比。”

  历史上有人认为窦融的发家,有钻营的成分,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窦融到底是如何在乱世中崛起的,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横跨四朝的窦融传奇,每一朝都不踩空

  窦融的先祖是西汉窦太后的弟弟窦广国,曾经显赫一时,但随着年代久远,到了窦融父祖一代,家族早就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窦融自幼丧父,西汉居摄初年,窦融投军,做了强弩将军王骏手下的司马。强弩将军是杂号将军,司马是掌管马匹饲养的低级军官。机会就来自于居摄二年的翟义*,窦融随王骏讨伐翟义,在战斗中立了功,被封为建武男。

  一战封爵,窦融的军功绝不小。不久,窦融的妹妹嫁给了王莽的堂弟王邑为小妾。因为这层关系,窦融获得了与权贵阶层交往的机会。新朝建立后,窦融被王邑、王匡等人赏识,多次获得建功立业的机会,一步步做到波水将军的职位。

  新朝灭亡后,窦融向更始政权大司马赵萌投降,又得到赵萌赏识,被举荐出任巨鹿太守。不过,窦融并没有仓促上任,而是三番五次请求辞去巨鹿太守,希望出镇河西。最后窦融如愿以偿,以张掖属国都尉之职,跑到了偏僻的大西北。

  到了河西不久,窦融又联络河西五郡太守、都尉,组建了一个河西联盟,窦融出任代理大将军,统管五郡一属国,并依附于天水豪强隗嚣。

  刘秀登基后,窦融在长达五年的调查分析后,决定把赌注压在刘秀身上。于是他几次派遣使者出使洛阳,向刘秀表明心迹,并对隗嚣的三心二意表达了不满。

  隗嚣与东汉政权决裂后,窦融积极配合汉军对隗嚣的军事行动,为刘秀消灭隗嚣,统一陇西做出了大贡献。

  天下统一后,窦融调入洛阳,出任大司空,建武二十一年又以特进身份,任卫尉十多年,直至年老退休。

  窦融从西汉的司马,到新朝的将军,再到更始的太守,最后在东汉一飞冲天,位居三公。他的每一步都踩得那么踏实,那么稳,从来没有落空过,那么窦融的诀窍在哪里呢?

  进阶不拼运气,窦融的五大人生智慧

  大概窦融的升迁过于顺当,从来没有过波折,很容易被人认为是运气爆棚,甚至被指责为投机小人。其实,窦融之所以每一步都踩得那么坚实,跟他的处事做人原则有很大关系。

  识大势:认得清天下形势,远离政治雷区触碰雷区是政治家最忌讳的事,往往一不小心就终结政治生命。如果说新朝代替西汉,形势比较明朗,不容易犯错,那么新朝灭亡后的乱局,则是遍地雷区。

  窦融曾经对家族兄弟们,私下表达了他对未来局势的判断:

  “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殷实,带河为固,张掖属国精兵万骑,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此遗种处也。”

  更始入驻长安后,当绝大多数人认为天下已定时,窦融做出了“未可知”的结论,可见他对大势的把握非常精准。果然,此后三四年间,又接连蹦出八位皇帝。

  刘秀登基后,窦融随同天水隗嚣一起,承认了东汉政权,启用建武年号。当隗嚣对东汉政权三心二意之时,窦融却坚定地站在了刘秀一边,他一边主动联络刘秀,一边协助汉军制约、打击隗嚣,立场非常坚定。

  极具迷惑性的更始代新,窦融一眼看出它的不可靠;眼花缭乱的皇冠乱飞时期,他又一眼识别出刘秀才是真龙。要知道,窦融跟刘秀隔着重重山水,就能做出这种判断,其对大势的辨识才华,难出其右者。

  守法度:摆得正自我定位,避免头脑膨胀新朝灭亡后为何出现那么多皇帝,原因就是天下无主,军阀们都自认为机会来了,窦融的近邻隗嚣就是如此。

  其实从地缘优势和经济条件上讲,窦融比隗嚣更具备优势。两汉期间的河西走廊,是个雨水充沛,气候温润的大粮仓,它地处偏远,中原政权往往对它鞭长莫及,周边的西羌和匈奴又明显不是对手。所以,窦融是有资本关起门来称帝的,就像蜀地的公孙述。

  但是窦融没有头脑发热,而是谨守法度,坚持自己守边安民之臣的本份,静候新皇的诞生。

  倘若没有高深的德行修为,很容易走向自我膨胀。当年刘秀给窦融写信,直言不讳地告诉窦融,你是有条件自己玩的,我拿你没办法:

  “欲三分鼎足,连衡合从,亦宜以时定。天下未并,吾与尔绝域,非相吞之国。”

从弼马温到云台三十二将之一,揭秘窦融传奇的一生

  窦融接到刘秀的书信,立刻派自己的弟弟窦友,亲赴洛阳,再次表明自己替汉室守边的职责。

  懂经营:找得到最佳方案,确保多方共赢《后汉书》讽刺窦融没有治国才能,是完全没有道理的。窦融能以河西之地立足,恰恰显示了其卓越的才能。

  河西地处天水西部,东临黄河,包括敦煌、酒泉、张掖、武威、金城五郡,和张掖属国。窦融以张掖属国都尉身份,到任后迅速安抚当地官民,结交豪强*,又压制住西羌部落。做完这项工作,立刻马不停蹄地联络五郡太守、都尉,积极促成了河西联盟的组建,并被推选为代理大将军,统筹河西军务。

  河西“抱团经营”的模式,在当时绝无仅有,它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出了窦融当初“自保”的出发点,对东汉统一和保护人民都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刘秀的统一战争整整打了十三年,几乎打遍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所以,东汉是建立在一片废墟基础上的,恢复民生就是东汉的第二条战线。

  窦融建立河西联盟,从军事上挡住了西羌对汉入侵,又阻止了隗嚣的扩张,为河西几十万人口守一方平安,同时又让河西成为东汉初年极少数的富庶繁华之地。河西的稳定,对整个凉州,乃至关中地区起到了维稳作用。

  通心术:读得懂刘秀心思,扫除沟通障碍事实上,即便做到了以上几点,可保窦融荣华,却不一定保得了窦氏显贵。窦融的成功,除了以上的“硬条件”,他个人取得了刘秀的充分信任是很重要的“软条件”。

  窦融远在天边,怎么能让刘秀打心眼里信任他?原因就是窦融能读懂刘秀的心思,他知道刘秀最想要什么——安全!

  东汉政权的构成以豪强*为基础,皇权与豪强*之间,存在相互支撑和掣肘两方面关系,所以,刘秀对他们既要利用又要提防。豪强*像老虎,只有调虎离山,才不至于对皇权构成本质性威胁,否则早晚出事,比如当年渔阳太守彭宠谋反、真定王刘杨谋反。

  即便忠心如上谷太守耿况,也被刘秀以北方苦寒为名义,调回洛阳养起来,远离了家族发迹之地,来到新环境的耿氏家族威胁不再,因而耿氏一族累世十九侯!

从弼马温到云台三十二将之一,揭秘窦融传奇的一生

  窦融读通了刘秀的心思,他主动选择了交出河西兵权,对一个自断虎爪,且长期以来忠心耿耿的部下,刘秀除了感动还能怎样?

  知进退:看得透朝政格局,避开利益陷阱刘秀给了窦融至高的荣宠,一入朝就是大司空。不过,窦融表现得非常矫情,多次找刘秀,或者托人带话,要求辞职辞封,刘秀被弄得四处躲藏,拒而不见。

  有人因此认为窦融狡猾,对刘秀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不过,刘秀是个聪明人,假如窦融耍伪逃不过他的眼睛。刘秀不光没有接受窦融的请求,后来还任命他为卫尉兼将作大匠,不光有荣誉,还有实权。

  卫尉的职责负责皇宫宿卫,只有皇帝的亲信才有资格担任,窦融担任卫尉十几年,可见刘秀对他的信任不减。刘秀对窦融的信任,还体现在双方结亲,他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孙女,分别嫁给了窦氏子弟。

  从刘秀的反馈,明显看出窦融的退,绝不是故作姿态。他曾经诚恳地表达了请辞的原因,他说,自己只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不成器,守不住超越本分的荣华富贵。多年后的结局,验证了窦融当初的英明,他的儿孙们,四人死于狱中!

  其实窦融还一句没有说出口的理由:朝政斗争复杂,他作为后来居上者,内心恐惧。窦融加入刘秀阵营相对较晚,到洛阳任职已经是建武十三年之后的事,他在洛阳虽然有龙宠护佑,但是在政治圈内孤立无援。

  本来窦融就是一位精于取舍之道,懂得进退的人,一生小心翼翼走过来,他犯不着再冒险追求权势与富贵,退就是最好的自保手段,窦融的人生智慧不是一般的高!

  以上五大法宝,充分显示了窦融德、才、能具备,他的成功绝不是靠运气,靠投机,而是他的人格使然。

  “徼功趣势”之徒?范晔何以对窦融横加指责

  不过,在《后汉书》中,窦融却被范晔认为是邀功请赏,趋炎附势之徒:

  “窦融始以豪侠为名,拔起风尘之中,以投天隙。遂蝉蜕王侯之尊,终膺卿相之位,此则徼功趣势之士也。”

  意思说窦融赶上好时候,从微贱到尊贵,不过靠的是趋炎附势、邀功请赏而已!很显然,范晔的这个思想,受孔子影响:

  “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在范晔的眼中,身处新朝、更始这样的无道社会,窦融逆势而行,窃取富贵,反而在回归东汉后,多次请求隐退,手段一定不光彩。所以,范晔不顾事实,说窦融“经国之术无足多谈”(治国才能不值得一提)。

  很明显,范晔犯了几个错误:

  其一,孔子的说法只是一般规律,而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其二,孔子的说法存在一定的消极因素。面对无道社会人人都逃避,历史怎么进步?即使有道社会,个人也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岂能人人一个模子?

  其三,检验一个人成功与否,除了个人得失,更要看他的社会价值。窦融的行为,无疑对社会是有巨大贡献的。

  诚然,窦融靠自己的生存智慧,获得了个人的大利,但是他确保河西的稳定繁荣,客观上保证了东汉帝国局部范围内的百姓安宁,这难道不是大义?

  范晔的指责太离奇,窦融值得后人尊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