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笔记--强一致性、若一致性、最终一致性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7-15 14:36:51
...
这两天在准备面试,今天学习了下CAP原理,顺便做个笔记加深印象:
在分布式系统中会涉及到CAP原理,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1.什么是CAP:
一致性(Consistency)
可用性(Availability)
分区容忍性(Partition tolerance)
CAP原理是说这三个要素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点,不可能同时兼顾三点,因此在分布式架构设计时必须进行取舍,而分布式数据系统,分区容忍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否则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只能在一致性和可用性之间取一个平衡。其实对于大多数web系统并不需要强一致性,因此牺牲一致性,换取高可用性是现在多数分布式数据库产品的方向。
牺牲一致性并不是完全不管数据的一致性,否则数据混乱了可用性再高,分布式再好也就没有了意义。牺牲一致性只是不再要求关系型数据库中的强一致性,而是只要系统能达到最终一致性即可。考虑到客户体验,这个最终一致性的时间窗口要尽可能的对用户透明,也就是需要保障‘用户感知到的一致性’。通常通过数据的异步复制来达到系统的高可用和数据的最终一致性。‘用户感知到的一致性’的时间窗口取决于数据复制到一致性状态的时间。
最终一致性(eventually consistent)
对于一致性,可以分为从客户端和服务端两个不同的视角。从客户端来看,一致性主要指的是多并发访问时更新过的数据如何获取的问题。从服务端来看,则是更新如何复制分布到整个系统,以保证数据最终一致。一致性是因为有并发读写才有的问题,因此在理解一致性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结合考虑并发读写的场景。
强一致性
对于关系型数据库,要求更新过的数据能被后续的访问都能看到,这是强一致性,如果能容忍后续的部分或者全部访问不到,则是弱一致性。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后要求能访问到更新后的数据,则是最终一致性。

从服务端角度,如何尽快将更新后的数据分布到整个系统,降低达到最终一致性的时间窗口,是提高系统的可用度和用户体验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于分布式数据系统:

  • N — 数据复制的份数
  • W — 更新数据是需要保证写完成的节点数
  • R — 读取数据的时候需要读取的节点数

如果W+R>N,写的节点和读的节点重叠,则是强一致性。例如对于典型的一主一备同步复制的关系型数据库,N=2,W=2,R=1,则不管读的是主库还是备库的数据,都是一致的。

如果W+R<=N,则是弱一致性。例如对于一主一备异步复制的关系型数据库,N=2,W=1,R=1,则如果读的是备库,就可能无法读取主库已经更新过的数据,所以是弱一致性。

对于分布式系统,为了保证高可用性,一般设置N>=3。不同的N,W,R组合,是在可用性和一致性之间取一个平衡,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 如果N=W,R=1,任何一个写节点失效,都会导致写失败,因此可用性会降低,但是由于数据分布的N个节点是同步写入的,因此可以保证强一致性。
  • 如果N=R,W=1,只需要一个节点写入成功即可,写性能和可用性都比较高。但是读取其他节点的进程可能不能获取更新后的数据,因此是弱一致性。这种情况下,如果W<(N+1)/2,并且写入的节点不重叠的话,则会存在写冲突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aosica321/article/details/48769913
相关标签: CAP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