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中国古代的监军制度起源于什么时期?汉末三国的监军制度发展介绍!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7-19 19:19:01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汉末三国的监军制度发展介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监军是一种古老的军事制度,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监军制度,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在东周初期的齐国,齐景公曾经派司马穰苴带兵... [详细]...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汉末三国的监军制度发展介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监军是一种古老的军事制度,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监军制度,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在东周初期的齐国,齐景公曾经派司马穰苴带兵对抗燕国,但景公又并不信任穰苴。穰苴见景公有疑虑,主动提出让景公派其宠臣贾往监其军。

  (景公)派庄贾往,庄贾失期,穰苴按军法斩之,此乃监军之始也。

  这是有记载最早的监军。

  监军的角色此后一直延续,秦国太子扶苏为啥和蒙恬搭档去抵御匈奴,从军事角度看也是出任的监军角色。

  不过这时期的监军,并没有制度化,多半是临时设立而不是常设,监军开始制度化,是从东汉开始。

中国古代的监军制度起源于什么时期?汉末三国的监军制度发展介绍!

  光武帝刘秀自己是将领出身,深知控制军队的重要性,并且刘秀称帝后,手下将领还不断反叛,比如建武元年(25年)的冯愔反叛,建武二年彭宠*,建武三年张丰*,建武十八年史歆*等,层出不穷。对光武帝来说,控制军权就更加重要。

  从刘秀开始,监军被加以制度化,在光武帝时期,刘秀设立的监军以监军使者为主,如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侍御史、中郎将这些都可以出任监军。到了明章之治后,天下逐渐太平,出任监军的以中郎将居多。

  中郎将是皇帝身边的直属将领,派到地方属于临时性,终究还是要回到*的。读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到了汉末,中郎将就是一个个手握兵权的将领,直接指挥作战,那么问题来了,本来监军的中郎将亲自打仗,监军去哪了?

  这时候,东汉的监军制度已经崩塌了,原本应该监军的中郎将们自统大军, 这些中郎将许多蜕变成了一个个军阀,肢解了大汉帝国。

中国古代的监军制度起源于什么时期?汉末三国的监军制度发展介绍!

  监军中郎将是如何变成军阀中郎将的,这要说到东汉州郡的兵制。

  在西汉时期,州郡都是有自己兵力的,这就是“州郡领兵”。刘秀复汉后,削弱了地方的兵权,虽然郡兵没有被完全罢除,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被削弱了,如:

  是岁,初罢郡国都尉官。《后汉书·光武帝纪》

  中兴建武六年,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无都试之役。《续汉书志》

  这些都是削弱地方军权的措施。

  为什么要削弱地方军权呢,大致有三个原因。

  一是州郡兵在西汉末期表现出来的实力让人担忧,比如刘秀封神的昆阳一战,王莽一方正是征发的郡兵,人数占绝对优势却不堪一击。

  二是经过长期战争,人口大减,需要恢复生产,裁撤的人口正好充实到地方从事生产,为国家恢复生机。

  三是削弱地方实力。虽然东汉本身是以豪强立国,但刘秀本人更清楚豪族的危险性。东汉从始至终都在设法削弱地方豪强,从官员的任官回避到军队的削弱州郡兵力,都是遏制豪门的手段。

中国古代的监军制度起源于什么时期?汉末三国的监军制度发展介绍!

  事物都有两面性,州郡减兵,有其积极的意义,也有其消极的意义。

  东汉末年,朝*败,乱象丛生,王朝已经到了崩塌的边缘。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黄巾军起义,在黄巾起义爆发后,原来的东汉监军制度就彻底崩溃了,主要原因也有三点。

  一是黄巾起义爆发突然并且面广量大,州郡来不及反应,*更来不及反应,来不及第一时间派出中郎将到地方监军。

  黄巾起义的规模,在史料中的记载是:

  二月,角等皆举兵,往往屯聚数十百辈,大者万余人,小者六七千人。

  由于没有监军,地方的反应是:

  州郡仓卒失据,二千石长吏皆弃城遁走,京师振动。

  虽然黄巾军势大,毕竟是农民军而不是正规军,战斗力有限,州郡虽然减兵,但也仍旧保有一定数量的郡兵,领兵的地方官员们弃城逃走,这正是没有监军所导致。

  此后,黄巾军主力被击败,但余波未平。从中平二年(185年)到中平四年,黄巾军余部和各地的盗贼们蜂拥而起,起义遍地,各地自行镇压,朝廷无暇顾及,更派不出监军。

  这是其一。

  朝廷派不出监军还有第二个原因。黄巾军起义后,由于州郡兵力不足,朝廷需要大量征兵,这时候招募的兵力,以家兵为主。

  所谓家兵,就是豪族们的私人武装,在灵帝光和元年时就有记载,如名将朱俊就有家兵两三千人:

  《后汉书 ·朱俊传》:“光和元年,即拜俊交趾刺史,令过本郡简募家兵及所调,合五千人,分从两道而入。”

  司隶校尉袁绍斩杀宦官时,也是带的家兵,“将家兵百余人,抽戈承明”。

  朝廷招募来征讨黄巾的主力,正是豪强们率领的自己的家兵。比如曹操的大将臧霸:

  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尉。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太祖募索得霸,见而悦之,使霸招吴敦、尹礼 、孙观、观兄康等,皆诣太祖。

  曹操招募臧霸时,直接收编了他的整个团队。

  除了曹操阵营,孙坚、刘备在起兵时候,也都有自己私人的部曲,关羽、张飞也就是刘备的家兵。

  坚以郡司马募召精勇,得千余人,与州郡合讨破之 。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

  家兵不同于*的直属军队,也不同于州郡的兵力,他们的本质上私人军队,趁黄巾之乱得以迅速发展,黄巾军虽然被镇压,局势并不稳定,这些军队也成为豪强们安身立命的本钱,“部曲从其主耳”,家兵听从的是主人的命令,他们虽然名义上接受朝廷节制,但只有主将能指挥,即使有监军也无法发挥作用,这时候朝廷的监军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中国古代的监军制度起源于什么时期?汉末三国的监军制度发展介绍!

  使监军制度从名义上的存在变成彻底崩溃的,是中郎将职权的变化。

  在黄巾起义之前,监军中郎将本身就已经出现了变化。

  一是由原来主监将领变成主督州郡。二是监督范围和监军权力扩大,最多记录达到了监督三个州。三是中郎将领兵权有超过监督权的势头,如皇甫规持节监关西兵,“亲人庵庐,巡视将士”,这是将军的职责 ,而后面更直接记载皇甫规“出身数年,持节为将 ”,这已经是相当于将军了。

  到了黄巾起义爆发后,中郎将们被派遣到四处,这时中郎将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监军身份。

  以右中郎将朱俊为例。他在镇压韩忠时,亲自披甲上阵,率兵作战,这是将领的职责。

  贼复以韩忠为帅,众号十万,据宛拒(朱)俊。俊身 自披甲,将 精卒乘其东北,遂得入城。

  皇甫嵩同样如此,“既破黄巾,威震天下”。

  平定黄巾后,朝廷对他们的军功进行了肯定,并拜朱俊为右车骑将军,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正式承认了他们的将军身份。

  到这里,本来是监军的中郎将们军权实职化,成为了手握重兵的将军。如果中郎将本身还忠于汉室,他们会交出军权,回到*任职,比如皇甫嵩。如果这些中郎将有异心,就将失去制约,比如曾被拜为中郎将的董卓。

  中郎将们亲自领兵作战的原因,也是由于上面所说的兵源的变化。中郎将们,包括州郡一级的州牧、刺史、太守们在长期征战中发展出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对朝廷阳奉阴违,成为了事实上的军阀。

  所以,在平定黄巾之乱中,功勋卓著的汉末三杰卢植、皇甫嵩、朱儁,选择回京交出兵权,有野心的董卓却失去制约,最终为害,这也是监军制度缺失所导致。

中国古代的监军制度起源于什么时期?汉末三国的监军制度发展介绍!

  由此可见,到了汉末,朝廷派出的监军本来就已难以发挥作用,随着黄巾之乱带来的局势动荡,原本名存实亡的监军制度就彻底崩溃了。

  东汉监军制度的失败,源于制度的漏洞、朝廷控制力的下降和帝国实力的削弱,这些都是新兴*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所在。

  所以在其后的三国时期,魏蜀吴军中都有监军制度,里面要属魏国的最为完备,为曹魏的军事力量监管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钟会*时,就是靠的监军卫瓘迅速平定。

  关于曹魏监军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我另外一篇文章:钟会*,为什么很快就被杀了,因为曹魏军中有一项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