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老微博的新选择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7-12 15:51:55
...

老微博的新选择(转)

文/陆新之

 

 

作为一个已经5年的产品,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语境之下,已经去掉新浪字头的微博显然不年轻了。微博在推出一年之后,就不断有上市的种种消息,只是每一次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中止。因此,微博在2014年4月17日单独分拆上市,引发微博上各种幸存大V的感慨也分外真实。

 

以美国这个复活节假期的股市收盘价来计算,Facebook为1503亿美元,Twitter为245亿美元,微博为41亿美元。性质接近的三者的距离显而易见。面对着这"小半杯水",悲观者觉得微博价值实在有限,而乐观者则说,微博看来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而两者都同意的一点是,微博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

 

个人为中心的信息交换机制

 

互联网本身产生了许多新的商业模式,同时,互联网又重新定义了许多传统的商业模式。微博就是中国诞生的这些新的商业模式之中最突出的一种(虽然不是最赚钱的一种)。而且,成立5年来,微博一直在(更多时候是被动地)重新定义了许多传统的商业模式。这里面的各种野蛮冒险有些很成功,有些则变成了笑话。

 

在2009年的新浪微博推出来之前,没多少人看好中国的社交网站生意。

 

不过,撇开种种非理性的情绪来看,微博无意中起到了巨大的、颠覆性的重构作用,无论是即时通讯、搜索还是电子商务,都没能如此深刻地推动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变革。

 

当年声势浩大的全民博客运动未能完成的任务,这次在一群娱乐艺人、不择手段的网络营销者与财务人员的混合摸索下产生了他们都想不到的结果--早期以内容为主导的网站迅速转向以用户为主导。当微博形成了以单个人为中心的信息交换机制之后,原本分散的互联网入口一下收紧,互联网的生意规则几乎是几个月之内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缺乏互动与社交的网站,越来越难以发展属于自己的用户,传统的BBS更是远远落后时代与用户的需要。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如果不利用好微博入口,独立业务会变得异常艰难。新浪网催生的新浪微博,迅速超过了母体,成为新的希望所在。微博们成为内容的跨网络入口,是开放的"平台级"应用。微博是内容入口,它粗糙与野蛮的生长,带来了中国互联网社交短暂的黄金时代。

 

引诱式传播

 

2010年是令人目眩的微博元年,继新浪开通微博之后,搜狐、网易、腾讯也都相继开通微博服务,人民网、凤凰网、天涯社区等等也都开通或者张罗起微博来。一夜之间,微博一词成了万应灵丹。

 

诚然,由出生的第一天起,中国式微博就带着深深的营销烙印。很多营销公司为吸收粉丝而发布的信息,既不是熟人间的寒暄也不是公众话题,按道理,这样的信息会被过滤掉,但是,营销用户采用了引诱式的传播,比如有奖转发、有奖关注,这突破了熟人传播、兴趣话题乃至媒体传播的边界。

 

营销用户具有更大的现实利益驱动,微博原本的熟人关系和兴趣关系与此相比不堪一击,营销用户不仅制造信息垃圾也在损害微博关系的价值。为了在泡沫泛滥的环境中有效发布信息,普通用户不得不提高信息发布的频率,或者采取噱头性的标题来吸引注意,普通用户也被拖入垃圾信息制造的阵营之中。数据为微博带来诱惑与陷阱。"2010年,独孤求败的新浪微博在社交的旷野中一路狂奔,在没有参照系的情况下,数据增长是最能说服人的理由,如果只关注用户数量、粉丝数量、发布数量的量化增长,营销动力带来的KPI数据比自然增长更加诱人。"确实,新浪微博是一个缺乏主流价值背景的信息大秀场,用户表达权正在被过度释放,用户净化信息的能力变成了泡沫制造的动力,关系对信息的组织作用大大削弱,微博陷入迷茫,同样,商业化之路也就因为不断出现的失控与管制而变得脆弱。

 

面向信息流的服务

 

在微博停滞的时候,它的对手,强大得令中国互联网所有巨头都颤栗的微信,来了。微信获得的赞美与追捧,迅速追上并且超过了微博,甚至比起全盛时期的微博赢得更多的光环。许多营销用户附带着追风者,快速倒向微信。一时间,微博经历了过山车般的感觉,估值下跌、用户发展减慢,这对于微博来说是沉重的一击。

 

曾经*微博的那些因素迅速蔓延到了微信。本来,微信有着自己的熟人过滤机制。但是当具有中国特色无节操无底线的营销号席卷而来的时候,当各种无休止无原则的争吵大批浮现的时候,微信的管理者同样苦痛不堪。鸡汤段子从微博一路风行到微信,*公知的吵吵嚷嚷也一路从微博追随到微信,相比于微博的弱关系,强关系的微信机制相对封闭,信息流动性较慢,在关系受到侵蚀时,自洁不足的谣言也容易被放大。

 

而有趣的是,面对微信这样的强劲对手,微博并没有被击溃,而是找到了自己的特殊定位--社交媒体。这相当于激活了新浪网十几年来的基因优势,相当成功地承接了中国互联网用户对于媒体的集体无意识。上市之前的一个月,由疯狂讨论马航失踪班机到"文章马伊琍周一见"的桃色事件,微博再次无可争辩地占据了话题设定与集体狂欢的第一阵地,让资本市场一窥这个老产品的坚韧生命力。

 

事实上,社交网站在中国从来就不是微博一家,即使没有微信的时代,也早就有。人人网在美国上市的时候,这家公司给资本市场说的就是中国的Facebook的故事。只是,这个故事只有开头,后面的发展太不传奇了而已。作为仅存的两大巨头,微博与微信面对的是社交的新阶段。粗放发展的时代彻底过去,信息泛滥是社交面临的共同敌人,比较一下微博和微信,微博是面向信息流的服务,微信是面向用户的服务,注定了在未来这场为了健康的洗粉运动中各自的策略会不相同:微信会侧重强化用户关系,微博则会强化内容组织。下一步,社交将进入多元、精细化发展阶段,进一步分化发展:社交媒体、社交应用、社交服务??

 

当然,在现实中,微博与微信的体量还是有着相当的差距。41亿美元大约是250亿人民币的规模。2月份,Facebook以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以收购价计算,WhatsApp每名用户值42.22美元。这是对目前社交媒体一个有真实记录的定价。而根据这个数字计算,微信约3亿用户的估值则是接近千亿元人民币。而其他投资机构对微信则是给出了2000亿元的估值。不过,对于数以亿计算的互联网用户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产品是否够酷、够炫、更好用,其他的财务数字对他们来说无意义。作为一家已经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互联网公司,微博未来不应该将赶超其他同行作为目标,发挥自身的社交媒体优势、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扎实发展更多用户,才是他们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关键。

 

(陆新之为商业观察家;醒客,科技财经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