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Pytorch - BP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7-06 11:04:17
...

2020年10月4号,国内已经5号凌晨了,依然在家学习。
今天是我写的第三个 Pytorch程序,从今天起也算是入门了。
这一次我想把之前自己手写的matlab实现的简易的传统的BP神经网络在Pytorch上重新实现一遍,想看看对比和效果差异。

这一次我设计的是一个四个层的全连接网络[784, 400, 200, 100, 10]的网络,输入层是400个节点,输出层是10个节点。其他的都是隐藏层,这里每一层节点的输出我用的是ReLu函数作为**函数。测试数据依然是MNIST数据集。

核心步骤描述如下:

1:建立的网络模型如下:
《Pytorch - BP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

结构十分清晰,完全就是按照上述的设计组建的模型,**函数使用ReLu。

2:MNIST数据集采用运行阶段在网上下载的方式,如果指定目录已经存在该数据集,就会忽略掉download参数,跳过下载。
《Pytorch - BP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

3:损失函数使用之前学习的交叉熵损失函数,梯度下降算则随机梯度下降。
《Pytorch - BP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

4:为了我们方便观察整个训练的过程,我们在每一次迭代结束,都会现场使用模型去测试数据集上现场运行一把,看看实际的预测效果如何,分别记录下每次迭代过程中训练损失值,训练准确度,测试损失值,测试准确度,并且也是为了方便画图展示出来。

话不多说,我就直接上代码实例,代码的注释我都是用中文直接写的。

# -*- coding: utf-8 -*

"""
Created on Fri Jul 27 17:47:03 2018

@author: Administrator
"""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orch
from torchvision.datasets import mnist  # 导入 pytorch 内置的 mnist 数据

from torch import nn
from torch.autograd import Variable

from torch.utils.data import DataLoader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Step 1:============================准备数据===================
# 定义一个对图像像素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函数
# 变换到0~255的范围,在变换到0~1的范围
#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
# 对图像数据从矩阵形式变成一个 W*H的一维向量
def data_tf(img):
    img = np.array(img, dtype='float32') / 255
    img = (img - 0.5) / 0.5  # 标准化,
    img = img.reshape((-1,))  # 拉平
    img = torch.from_numpy(img)
    return img

# 先来准备数据
# 使用内置函数下载 mnist 数据集,并且使用自定义的标准化函数对数据进行标准化
# download 参数是表明数据是要从网上下载么?如果该目录下已经存在数据集,就不会再下载了。
train_set = mnist.MNIST('./data', train = True, transform=data_tf, download = True)
test_set = mnist.MNIST('./data', train = False, transform=data_tf, download = True)
firstImg, firstImg_label = train_set[0]  # a为训练数据第一个的图像数据,a_label为训练数据第一个的标签
# 训练数据数量是60000
print(train_set)
# 测试数据数量是60000
print(test_set)
# 打印出第一个图像和其标签的值
print(firstImg.shape)
print(firstImg_label)

# DataLoader本质上就是一个iterable(跟python的内置类型list等一样),并利用多进程来加速batch data的处理,使用yield来使用有限的内存
# 使用 pytorch 自带的 DataLoader 定义一个数据迭代器,也就是将数据进行排序标号,shuffle也就是打乱数据
# DataLoader是一个高效,简洁,直观的网络输入数据结构,便于使用和扩展
# 这种方式能加快数据计算速度,减少训练时间。
train_data = DataLoader(train_set, batch_size=64, shuffle=True)  # 训练数据
test_data = DataLoader(test_set, batch_size=128, shuffle=False)  # 测试数据
# 这里展示的是一个批量处理的数据,想象成之前学习的mini-batch,每次迭代处理一个小批量的数据。
# 训练数据是64个图像为一组数据,维度是[64, 784]
batch, batch_label = next(iter(train_data))
# 打印出一个批次的数图像和其标签,主要为了展示维度。
print(batch.shape)
print(batch_label.shape)




# Step 2:============================定义模型===================
# 定义一个类,继承自 torch.nn.Module,torch.nn.Module是callable的类
# 在整个类里面重新定义一个标准的BP全连接神经网络,网络一共是四层,
# 层数定义:784, 400, 200, 100, 10
# 其中输入层784个节点,输出层是10个节点,分别代表10个数字,其他的层都是隐藏层。
# 我们使用了Relu的**函数,而不是sigmoid**函数
# 整个子类需要重写forward函数,
class BPNNModel(torch.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 调用父类的初始化函数,必须要的
        super(BPNNModel, self).__init__()

        # 创建四个Sequential对象,Sequential是一个时序容器,将里面的小的模型按照序列建立网络
        self.layer1 = nn.Sequential(nn.Linear(784, 400), nn.ReLU())
        self.layer2 = nn.Sequential(nn.Linear(400, 200), nn.ReLU())
        self.layer3 = nn.Sequential(nn.Linear(200, 100), nn.ReLU())
        self.layer4 = nn.Sequential(nn.Linear(100, 10))

    def forward(self, img):
        # 每一个时序容器都是callable的,因此用法也是一样。
        img = self.layer1(img)
        img = self.layer2(img)
        img = self.layer3(img)
        img = self.layer4(img)
        return img


# 创建和实例化一个整个模型类的对象
model = BPNNModel()
# 打印出整个模型
print(model)




# Step 3:============================定义损失函数和优化器===================
# 定义 loss 函数,这里用的是交叉熵损失函数(Cross Entropy),这种损失函数之前博文也讲过的。
criterion = nn.CrossEntropyLoss()
# 我们优先使用随机梯度下降,lr是学习率: 0.1
optimizer = torch.optim.SGD(model.parameters(), 1e-1)






# Step 4:============================开始训练网络===================
# 为了实时观测效果,我们每一次迭代完数据后都会,用模型在测试数据上跑一次,看看此时迭代中模型的效果。
# 用数组保存每一轮迭代中,训练的损失值和精确度,也是为了通过画图展示出来。
train_losses = []
train_acces = []
# 用数组保存每一轮迭代中,在测试数据上测试的损失值和精确度,也是为了通过画图展示出来。
eval_losses = []
eval_acces = []

for e in range(20):


    # 4.1==========================训练模式==========================
    train_loss = 0
    train_acc = 0
    model.train()   # 将模型改为训练模式

    # 每次迭代都是处理一个小批量的数据,batch_size是64
    for im, label in train_data:
        im = Variable(im)
        label = Variable(label)

        # 计算前向传播,并且得到损失函数的值
        out = model(im)
        loss = criterion(out, label)

        # 反向传播,记得要把上一次的梯度清0,反向传播,并且step更新相应的参数。
        optimizer.zero_grad()
        loss.backward()
        optimizer.step()

        # 记录误差
        train_loss += loss.item()

        # 计算分类的准确率
        _, pred = out.max(1)
        num_correct = (pred == label).sum().item()
        acc = num_correct / im.shape[0]
        train_acc += acc

    train_losses.append(train_loss / len(train_data))
    train_acces.append(train_acc / len(train_data))





    # 4.2==========================每次进行完一个训练迭代,就去测试一把看看此时的效果==========================
    # 在测试集上检验效果
    eval_loss = 0
    eval_acc = 0
    model.eval()  # 将模型改为预测模式

    # 每次迭代都是处理一个小批量的数据,batch_size是128
    for im, label in test_data:
        im = Variable(im)  # torch中训练需要将其封装即Variable,此处封装像素即784
        label = Variable(label)  # 此处为标签

        out = model(im)  # 经网络输出的结果
        loss = criterion(out, label)  # 得到误差

        # 记录误差
        eval_loss += loss.item()

        # 记录准确率
        _, pred = out.max(1)  # 得到出现最大值的位置,也就是预测得到的数即0—9
        num_correct = (pred == label).sum().item()  # 判断是否预测正确
        acc = num_correct / im.shape[0]  # 计算准确率
        eval_acc += acc

    eval_losses.append(eval_loss / len(test_data))
    eval_acces.append(eval_acc / len(test_data))
    print('epoch: {}, Train Loss: {:.6f}, Train Acc: {:.6f}, Eval Loss: {:.6f}, Eval Acc: {:.6f}'
          .format(e, train_loss / len(train_data), train_acc / len(train_data),
                  eval_loss / len(test_data), eval_acc / len(test_data)))

plt.title('train loss')
plt.plot(np.arange(len(train_losses)), train_losses)
plt.plot(np.arange(len(train_acces)), train_acces)
plt.title('train acc')
plt.plot(np.arange(len(eval_losses)), eval_losses)
plt.title('test loss')
plt.plot(np.arange(len(eval_acces)), eval_acces)
plt.title('test acc')
plt.show()

这里有一些输出,我们解释下:
《Pytorch - BP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

上图展示的是,原始图像数据中,训练数据有60000个,测试数据有10000个,其中第一个训练数据图像是784维度的向量,该图像代表的数字是5。经过DataLoader后,训练数据每一批量的数据是64个图像,是64*784维度的矩阵。

《Pytorch - BP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

上图展示模型的设计样貌。都是参数模型,四层网络,一共有四层参数。

《Pytorch - BP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

通过打印,以及结合最后看我们的画出来图像,可见此时模型的准确率已经达到了98%,比我用matlab当初设计的那个模型还要高出6个百分点,框架肯定是做了很多优化的。

《Pytorch - BP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